http://guangdong.hteacher.net 2021-12-05 10:48 广东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1.【答案】×。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学习者已经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正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所以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新的学习。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答案】√。解析:智力,也称一般能力,是指人们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结合,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注意力等。由于智力因素的抽象性,所以智力虽然可以被测量,但是无法被精确测量。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3.【答案】√。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换言之,即儿童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的差异。维果斯基认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即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些只有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够成功完成的任务。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4.【答案】×。解析:代币奖励法是指当学生做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后,老师给予学生一定数量的代币,即一些象征性的强化物,如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学生可以用代币去兑换有实际的奖励物的一种行为改变的心理辅导方法。代币法是一种通过奖励的强化方式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其思想源于是行为主义教学观。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5.【答案】C。解析:失范行为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表现出各种不良适应的表现。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分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大类。越轨行为主要是学生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例如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不守纪行为等。违法行为主要是指学生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A选项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比失范行为包含情境范围更广。此题干中学生发生于学校情境下,由于口角而打架,仅是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尚不构成违法。因此本题选C。
6.【答案】B。解析:课堂管理策略可以分为预防性的课堂管理策略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预防性的管理策略强调课堂规则制定时机越早越好,课堂规则的制定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并用清晰的语言把课堂规则表达出来,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规则内容,遵守规则。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使为保障教学秩序和效益,教师对课堂里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如教师自我行为调节,课堂组织,课堂人际关系协调等。根据题干描述,此题符合预防性的管理策略。因此本题选B。
7.【答案】A。解析:学生同伴群体主要有两个功能: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保护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表现为同伴群体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发展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同辈群体有助于发展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根据题干描述,中学生出现苦闷情绪向同龄人求助最多,说明在平等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保护学生不受或者少受伤害。因此本题选A。
8.【答案】A。解析: A选项痕迹衰退说强调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B选项干扰说强调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C选项同化说强调遗忘是由于知识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结果,即用高级的概念代替了低级的概念。D选项压抑说强调遗忘是由于学习者的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根据题干描述,及时复习策略主要用来消除时间的影响,强调学习后要及时强化复习,否则就记忆衰退,与记忆痕迹衰退理论观念不谋而合。因此,本题选A。
9.【答案】B。解析:铭铭可以从姐姐推出妹妹,但是却无法从妹妹推出姐姐,说明其思维只能前推而不能后推,具有不可逆特征,而不可逆是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征。因此本题选择B。
10.【答案】C。解析:A选项首因效应是指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B选项近因效应是指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C选项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如果认为一个人某一方面好,就推断这个人其他方面也都好。反之,如果认为这个人某一方面不好,就推断其其他方面也都不好,就是俗话说的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效应。晕轮效应是一种对个体的以偏概全,由个体的某一方面特征推及其他特征。D选项社会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出的特征归属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是一种对群体的以偏概全,由群体推及个人,忽视个体差异。题干中强调当某个人数学好,就推断这个人的物理、化学也很好,因此本题选择C。
11.【答案】D。解析:似动运动主要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以及运动后效。A选项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照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强调两静,相继出现。B选项诱发运动是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周围的其他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的物体被知觉为运动的,强调一动一静,同时出现。C选项自主运动是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静止的光电片刻后,感觉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强调一静。D选项运动后效是指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我们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强调一动一静,先后出现。根据题干描述,站在大桥上看桥下湍急的水流即运动的物体,不一会儿,你会感觉桥在动即感觉静止的物体在动,且中间有时间间隔,强调一动一静,先后发生。因此本题选择D。
12.【答案】C。解析: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过度学习遍数”即为“再学多少遍”,“熟练学习遍数”即为“一共学多少遍”,本题在问“共需要多少遍”即用8乘以150%,共需要12遍。因此,本题选择C。
13.【答案】D。解析: 注意的外部表现主要有:(1)适应性动作(2)无关运动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属于“适应性动作”,“屏息凝视”属于呼吸运动变化,这些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现。因此,本题选择D。
14.【答案】C。解析: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早期童年经历、学校教育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等。其中生物遗传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文化因素、早期童年经历对人格有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包含教师因素与同伴群体因素,其中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有主导作用,而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发展也有巨大影响;个人主观因素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力量。对中学生而言,影响其人格主要的因素即学校教育中的教师,教师在学生人格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
15.【答案】D。解析: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人和动物都有学习现象。人的行为不只由学习引起改变,诸如疾病、药物、酒精等也会引起行为的变化,而这些导致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故D选项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择D。
16.【答案】A。解析:A选项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教师角色认知的实现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B选项角色认同是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对教师角色的认同不仅在认识上了解到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社会价值和评价,同时在情感上也有了体验,表现为较强的职业情感。C选项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的角色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D选项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根据题干描述,教师通过学习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这属于角色认知。因此,本题选择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刘绍文
下一篇: 教育法律法规之常考教育法律法规4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